收到久违了的囚女的精采新作“话说处死女英雄的斩首刑”“从名家小说看女英雄斩首的全过程”和“朱海洋杀害杨欣过程重放”, 现在本站首发.
006
话说处死女英雄的斩首刑
囚女
斩首是常用于处死女英雄的一种刑法。
从有人类历史开始,将俘获的敌人斫下头来就是一种死刑方法游街示众
我国斩刑沿革和处死的女英雄
在我国古代,从尧舜开始,到春秋战国和秦朝,断头一直是死刑方法之一,但还不叫斩。那时的斩刑,主要是指用斧作腰斩。断头则称杀;或称殊死,即身首异处;或称枭首(指将割下的首级悬挂示众)。汉袭秦法,断头与腰斩并为法内之刑。(腰斩比斩首更残酷,也是更重的刑。因此raj兄推想唐朝举兵谋反自立为女皇帝的陈硕真是被腰斩的。)
到三国之后,断头逐渐取得主流地位,斩刑已主要指斩首。此后,历经两晋,南北朝,腰斩时有时无,斩首刑却始终不衰,成为主要死刑方法之一。像东晋时著名女英雄,前秦毛后就是在被俘后因不肯归从而被斩首处死的。
隋唐以降,斩首成为与绞刑并存的两种死刑。此时斩即指斩首。斩与绞不同,后者有全尸,因此属于较轻的死刑。斩则身首异处,因此属于重刑。宋朝以后,斩仍是主要的死刑,但新兴的凌迟则是更重的刑,斩首成为介于凌迟与绞刑之间的一种死刑。元、明、清三代,斩刑始终是处死人犯的主要方法。许多被擒后处死的女英雄或则被斩首,或则被凌迟。
被斩首的有迷倒清朝大帅的绝色美女阿扣,与小刀会作对的小关刀等。由于反朝廷的女英雄被认为是大逆不道,通常被凌迟处死,如布依族反清女首领王囊仙和她部下的几名女将、白莲教女首领王聪儿、小刀会女将周秀英、明末抗清女将章金氏、回族女帅杜凤扬、天地会女将许月桂姐妹、反清女将邱二娘、台湾三合会女将黄玉娘等。但凌迟后通常还要将她们的首级割下来,悬挂示众。名气特别大的,如王聪儿,甚至要传首三省,即将她的首级在三省内巡回悬挂示众。
清末沈家本奏请废除凌迟后,斩首又升级为最重的死刑。四川红灯照女英雄廖观音、广西会党女将书五嫂和革命党侠女秋瑾就是在凌迟废除后以斩刑处死的。清亡后,北洋政府的“中华民国暂时刑律”废除了斩首。但在地方政府或非常时期,斩首仍作为法外刑存在。用其他刑法处死后割下首级示众的事也时有所闻。
在006编的中国古代被擒遇难女英雄名录大全中,有名有姓的被斩首或凌迟后枭首的就有65人,占被擒后处死的86人中的四分之三。说明绝大部份被擒后处死的女英雄,或则被斩首处死,或则凌迟处死后枭首示众。总之,都是被斩下或割下了首级。能得到全尸的属于例外,如绞刑处死的明末女将彭王妃,沉江处死的北魏皇太后胡妙真;杖死的明末绝色女官夏良璞和被蒸死分食的宋朝女盗首许夫人等。
西方斩刑沿革和处死的女英雄
在国外,斩首也是较常用的死刑。从希腊罗马时代开始,就有斩刑的记载。不少现实生活或传说中的后妃、女将、圣女和其他名女人都是被斩首或割喉处死的。
中世纪欧洲,斩首也是一种死刑方法,根据用的工具可分两派:中欧和北欧,包括英国,德国,俄国主要用斧砍下头颅。另一派是南欧国家,如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则主要用刀剑。
欧洲的死刑文化与中国不同。斩首是一种特殊礼遇,仅用于贵族;平民百姓只能被绞死 (一般罪犯) 或用火刑处死 (宗教犯,最有名的是以异端罪名被绑在火刑柱上活活烧死的女英雄贞德)。被斩首的女人中不少是女王、后妃、公主、贵族妇女或著名美女。在英国被斩首的有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加特和亨利八世的两位皇后,其中一位年轻美貌的皇后安妮博琳,是后来英国女王伊丽沙白一世的生母。这位二十九岁美女被斩首的罪名仅是因为没有生育儿子。
此后,由于手工方式斩首有难度大,效率低、对技术和刀斧工具要求高、易发生差错等缺点,逐渐从手工操作转向机械化。改革的途径也有两条,一是将刀搁在颈部,用重锤猛击刀背,将头斩下。另一是将悬挂高处的刀放开,刀凭自身重量落下将头斩下。
此后,后一种方法几经改进,终于在法国产生了较理想的斩首工具,即断头机。死刑犯俯卧机下,先将装的重物刀吊至高处,然后放开绝索,钢刀飞快地沿滑槽落下,压在刀背上的重物提供巨大冲击力,一下将头颅斩下。断头机在1792年开始应用后由于提供了一种规范化的高效断头工具,大大提高了操作精度,减少了意外和受刑者的痛苦,因比很快推广,成为法国标准的斩首工具。
在法国大革命中有四万人在断头机下丧命。在处死的1278名贵族中女性占一半以上,其中不少是漂亮动人的贵族美女。被送上断头台的名女人除绝代艳后,路易十六的皇后玛丽安东尼外,还有革命党女领袖罗曼罗兰夫人。
丧命断头机下最著名的女英雄则是剌杀马拉的夏绿蒂.柯黛。她不但貌美如花,气质优雅高贵,而且高大强壮,勇力过人。夏绿蒂在刺杀马拉后被当场生擒活捉,判处死刑,押至刑场处斩。她的美貌,勇敢和视死如归的精神使不少人为之倾心。法国大革命后断头机继续使用,直至1981年废除死刑后才退出历史舞台。
斩刑在阿刺伯穆斯林国家中使用也很广泛,不仅是古代有,现在也还存在。如近年来频频发生的恐怖分子将俘茯的人质斩首的事例,很能说明斩刑在这些地区还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本月在美国发生了一名男子将他妻子杀死并割下头来军件,经查,他原来是一家伊斯兰电视台的创办人。
张志新之死证明了斩首致死的直接原因不是割断气管
斩首的施刑部位是头颈。头颈是脑部与躯干连接和沟通的要害部位。通过颈部,维持生命的重要组织有四:脊髓、颈动脉、气管和食道。脊髓是连接脑部与躯干的神经总汇。一旦切断,心肺等脏器失去了來自腦部的命令,立即停止工作,生命也隨之中止。颈动脉是心脏将大量血液送至脑部的通道。割断后脑部得不到血液供应,首先失去功能,随即死亡。更为致命的损害是大量血液由伤口狂喷而出,人也立即因失血而死亡。
气管是空气进出肺部的通道,一般人以为割断气管会造成死亡,实质不然,单纯的割断气管只是为空气进出增加了一条额外通道,只会造成失声,而不会导致死亡。气管切开术是医学上常用的救命手术之一。人们熟知的张志新,在不施麻醉的情况下被割断气管后,仍能活生生的被示众,押赴刑场,再被枪决。食道是输送食物的通道,但割断后只是停止了饮食,决不会立即死亡,因此也不是斩首后导致死亡的原因。总之,断颈后即时死亡的直接原因应是颈动脉割断造成的大量失血与脑部缺血,其次是脊髓切断后引起的心肺停止工作;气管和食道损害没有致死的即时效应。
斩首是一项高难度动作及差错实例
颈部主要的支撑是一串七根颈椎骨和四周的肌肉韧带。断颈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是要斩断颈椎骨。颈椎骨最粗大结实的是前段的椎体,直径约两指。要一刀斩断这么粗的椎体并不容易。取巧的方法是从上下两个椎体的骨缝间进刀,就能较容易地断开颈椎骨。但这只有在用割的方法时才能做到,用斩法要一下命中这么细的骨缝难度极高。况且椎体后还有斜向下的棘突骨。水平向进刀断开椎体后必然要劈断棘突骨才能完全将颈椎骨斩断。
反过来,从后向前进刀,如果犯人较瘦,倒可以见到皮下突起的棘突骨,倘若犯人头颈伸长或被扯长,上下两个棘突骨距离加宽。技术精湛的刽子手倒是有可能由此进刀,不必劈断棘突骨。

问题是棘突骨与椎体是斜交的,沿棘突骨方向进刀必然会遇到椎体,不将椎体斩断仍是不可能断颈的。说来说去,归结到一点,用斩法断颈,铁定需用大力加快刀,将坚硬的颈椎骨生生砍断才能将头斩下。要取巧,想不劈断颈椎骨,全靠从骨缝进刀将头断下,只有用割法。
用斩法断颈另一个难点是可供斩劈的一段头颈,其实很短。
七根颈椎骨中,笫1-3根上面紧贴头颅骨,前面又有下颌骨。在此进刀,很易误砍入颅骨或下颌骨,不但无法断颈致死,而且砍入的刀要拔出还很不容易。既增加犯人痛苦,又不能一刀毙命,连将陷入骨内的刀拔出再劈还很难做到,狼狈可见一般。此类失误屡见记载,是斩首时,尤其是技术不熟练的刽子手,常见的错误之一。

第7颈椎骨已贴近肩部,一个不巧又会将刀陷入肩胛骨,砸了差使。因此,实际能进刀的也只有相应于第4-6根颈椎骨,差不多5厘米长的一段头颈。即使助手将头发狠命向前一拉,最多也就扯长到2寸。将一柄十来斤重的大刀,高举过顶,然后一下猛劈,要准确地斩入这么短的一段头颈中,砍断颈椎骨,肌肉轫节,颈动脉和气管食道,一刀毙命,实非易事。需要的是反复苦练出的精湛技术、充沛的体力和稳健的手法,否则常常不能一刀将头砍下,栽了个跟斗。
古今中外由非专业的刽子手操刀闹出种种丑事笑话,举不胜举。即使是久经沙场的将士,首次客串,也常砸了差使。1626年在法国由一名士兵临时充任刽子手,连斩了32刀才能将头斩下。但这还不是最差的记录。
1788年一个专长为绞刑刽子手在改行为一个年轻的贵族女子执行斩刑时,连劈几刀都不能斩下她的头颅,台下观众对他拙劣的表演发出了愤怒叫骂。刽子手失去信心,退缩不前。他的妻子奋勇上场救夫,先用绳子想将女犯勒死,没有成功,台下愤怒的观众向她掷以石块。临时上场的这位女刽子手拿起她带来的剪犯人头发的剪刀,试着剪断女犯的喉咙,仍然没有成功。她就拿剪刀往犯人身上乱戳。这时观众实在忍无可忍,愤怒的人群拥向了断头台,抓住了女刽子手和她的丈夫,杀了他们。奇怪的是这位年轻女犯生命力特强,居然大难不死,被特赦送往修道院当了修女,终其余生。
清朝与小刀会作对的女武士小关刀,被小刀会生擒后斩首。据记载“这时贼未善操刀,连砍数刀,其喉不断,匍匐草际,惨呼至明晚方死。”连号称小刀会的杀手,连砍数刀,不但颈椎骨未断,连气管都没砍断(断了就不能惨呼了),让这名不幸的年轻女子受了足足一昼夜痛苦后才死去。可见刽子手是对技术要求很高的一种职业.
从秋瑾处斩图看一刀断首必不可缺的三个条件
古今中外斩首刑的执行方法,手工操作有刀斩、斧斫两种主要方法;机械则主要是断头机。先说刀斩法,上面已说过,一刀斩下头来主要难点是要一下将颈椎骨劈断。要达到这个目的,有三个必不可缺的条件,即合适的工具(重而且锐利的刀)。合适的行刑者(力大且技术熟练的刽子手),以及死刑犯合适的体位(跪倒,头颈呈水平位)。
我国古代执行斩刑主要的工具是鬼头刀,长约2尺,刀锋锐利,刀背略厚,刀身前宽后狭,有护手,刀柄为木质,刻有鬼头,约重十斤。刀锋锐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刀要重,也是个关键,因为用斩的动作,干净利落地一下将颈椎骨劈断,需有很大冲力,冲力决定于下刀速度和刀的重量。使用重刀,除了刽子手的力气外还加上刀自身重量,刀愈重,冲力愈大,也就愈容易将颈椎骨斩断。轻飘飘的刀是完不成一刀断骨的任务的。
刀重了,刽子手也就需要足够的体力才能将刀高高举起,再使劲斩下。前已说过,可供斩的头颈不长,也就是2寸左右,要能准确命中,并且更好是在上下两块颈椎骨的骨缝处进刀,没有熟练的技术肯定是不行的。
有了合适的刀和行开者,被斩首的犯人还必需有合适的体位,即跪下,并将头颈前伸呈水平位。这样,刀才能垂直下劈,刀的重量起到正面作用,保证力大和高速行进。如果是站着,头颈取垂直位,刀就要被迫作水平动作。刀的重量不仅帮不上忙,还会使刀锋向下偏,大大增加斩杀的难度。
中国和欧洲都有因犯人取站位以致不能一刀断颈的实例。近年出的很多酷刑书上都记载了明末黄道周临刑时站而不跪,给自己和刽子手都找了麻烦。刽子手一刀不能断颈,只能跪求他坐下。他大概也体会到了正确体位的重要性,于是不再坚持取立位,刽子手第二刀才能将他的头斩下。西方酷刑书中也认为,“…犯人站着受刑。这是最少也是最难的斩首法。这种方式危险很大,刽子手不能保证准确地下刀,犯人则有可能被打在头上或肩膀上。”
犯人除了跪下外,为了保持头颈取水平位并尽量伸长,还需助手配合。有一幅西洋人根据目睹画出的秋瑾行刑油画。画中秋瑾双手反绑跪在地上,一个助手抓住她的双手向后拉,另一个抓住她的头发死命向前拉,刽子手则手执大刀,对准她伸长并固定在水平位的头颈斩下。另外还见过一幅斩杀义和团的照片,也是这样固定的,可见这是标准制式。
有些书上说让犯人跪下,双手反绑在木柱上,头会自动向前伸出,便于行刑。我对这“头会自动向前伸出”的说法很怀疑,自己模拟了多次,头从不会“自动向前伸出”。因此抓住头发向前拉的助手,看来是少不得的。但如果反绑的双手没有固定,将头发向前使劲一拉,犯人多半会向前倒下。所以或则将双手绑在身后木椿上,或则由一个助手抓住双手向后拉,才能保持平衡。抓住头发向前拉还有个好处,就是扫清行刑部位,避免头发遮蔽而误事。
西方对上断头机的女犯,一律剪短头发后行刑。我国无此习惯,被斩杀的女英雄通常仍留长发,用胶水将秀发扎成一束,除美观外还便于助手固定。如果剪成贞德那样齐耳短发,不但形象差劲,助手不易抓住,还可能因离行刑部位太近而被误伤。
西方古代欧洲行刑在南欧大多是用刀剑执行斩刑,与我国相似,但助手的配合没有规范化,头颈不能保证取水平位,因此不能一刀断头,砸了差使的实例多到不胜枚举。另一派即英、德和北欧用的是斧。英国和德国人办事认真,讲究效率,用的断头斧重而锐利,使起来称手。更重要的是配了个砧子,既便于将头颈固定在水平位,而且下面有了垫子,头颈受到斧头冲击时无法向下移动,只有生生地挨上一斧,对保证一下断头起了很好作用。因此,斧刑时失手的机率明显低于刀斩。
窦娥斩首后血能喷多高?
斩首时由于颈动脉被砍断,常有一股鲜血喷出,有时还喷得很远。汉代东海有个女子周青,罹冤被枉杀,传说她让刽子手在刑台上竖起十丈竹竿,挂上白练。并发誓说人如果她是冤枉的,血要向上喷。结果头斩下后,血沿竹算向上喷,达到竿顶,再向下落到白练上。
关汉卿笔下“窦娥冤”中,窦娥临刑时也让刽子手在刑台上挂丈二白练,并发下誓愿,如果蒙冤,全部血都喷到八尺高白练上。结果一腔热血真的全喷在白练上。此外,古书上曾记载荆州斩人后,血向上喷射,有一丈多高。
斩首后,尸身失去了头发被抓向前拉的力,自然向后一缩,回到垂直位,血从颈动脉的断口向上喷是可以理解的。能喷多高也完全可以推算出。正常人血压是120毫米汞柱,即相当120 x 13.6 =163厘米水柱,也就是说,如没有地心吸力和空气阻力,可向上喷1.6米。斩首时,由于心情紧张,一个身强力壮的青年女子,血压可突然升高到160毫米汞柱左右,即约2米水柱。扣去地心吸力和空气阻力,大概可向上喷射1-1.5米。因此最多能喷射到断颈平面上5尺,然后化为血雨洒下。书上说的一丈,显然是夸大了。
我也作过模拟试验,测定将水喷到竹竿或白布上,看能否增加喷射高度,结果是否定的,只会降低而不会增加喷射高度。因此看来,斩首后血向上喷的高度,以5尺为限是较可信的。加上女英雄无头的身体跪高0.6米,离地也最多只有2米,比高个男子差不多高出一头,为其极限。
从石砚小说中廖观音斩首后多久才完全死去?
上面己分折过,断颈后即时死亡的直接原因应是颈动脉割断造成的大量失血与脑部缺血,其次是脊髓切断后引起的心肺停止工作。这些过程都是十分迅速的。从头颅看,腦細胞於缺血后四分鐘開始死亡,於十分鐘內腦死成為定局。而失去功能及丧失意识则更快,发生于四分钟之内。从躯干看,斩首后心跳因失血与失去脑中枢命令,很快就会停止,但躯干各部位的组织与细胞还会生存一段时间才逐渐死去。因此石砚小说中说廖观音斩首后双腿仍然胡乱蹬踢着,过了足有一盏茶的功夫,她才慢慢停止了挣扎,腿上的肌肉仍然抖了许久才彻底死去。这是可能的。
有些书上说人在被斩首后还能向前奔跑。这就不太可信,因为奔跑需要很多肌肉在脑子指挥下才能完成。脊髓斩断,肌肉就不可能进行有组织的活动,至多只能作无意识的抽动。奔跑中的人突然被斩首,凭惯性运动,可向前冲出一两步。此后因为双腿不能作有效运动,即使有冲力,也只能向前扑倒。刑场上被处斩的女英雄是跪着的,又加五花大绑,自然不可能再站起来行走,只能倒下,然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肌肉仍会作无目的的收缩抽搐,最后才彻底死去并出现尸僵。
斩首后有没有痛感?
从理论上说,断头后很短时间内意识仍存在,应是可能还有痛感的。曾有人做过试验。在1803年,德国一位医生,文德博士与他的几十个同行对一个名叫特雷的犯人的头做了试验。他写道:“受刑者的脸部表情很安详,眼睛张开着……我很快地将手指朝他的眼睛伸过去,我看到这人将眼皮合上了……当伊林博士把他的头朝向太阳时,我看到那只被阳光照到的眼睛闭上了……”。“为了验证听觉器官是否还在发生作用,我在他的耳边大声叫了两次:‘特雷,特雷……’每叫一声,正在合上的眼睛又张开了,并朝向发出叫声的地方,嘴巴也张开了好几次……这一切行为都表明是他为说话而做的真正的努力……试验持续了一分三十秒。”
由此可见,斩下的头颅,大约在2分钟内还没有完全丧失意识,此后则从丧失功能走向完全死亡,在断首后4分钟内彻底死去。坊间传说什么无头尸体不知自身己死,还会行走,直到别人告诉他己死后才倒下。这是不可能的,无头尸体哪来听觉?更不可能行走,完全是荒唐的无稽之谈。
凌迟处死的女英雄首级是用割法取下的
除斩刑外,凌迟处死的女英雄,往往在肌肉割尽,心脏掏出,死去之后,再将头割下,悬挂示众。这时的断颈用的就是割法,即用小刀从前进刀,以水平的拖刀方式割断颈部组织,撬断颈椎骨,将头颅割下。可以一刀也可连续几刀断颈,对刽子手技术的要求较低。
从唐赛儿看斩刑犯是怎么押赴刑场的以及是否裸体示众
斩刑前后还有些准备和后续活动。行刑日将判斩刑的女英雄从牢中提出,押往刑场。刑场一般是在闹市区。女英雄通常是押在车上,这种车必需是“露车”,即没有四壁和顶的遮蔽,便于观赏。为了避免意外,也有在囚车上加个木笼,让戴了链鏈或五花大绑的女英雄站在笼内。
电影〔侠女十三妹〕则将女侠身体放在笼内,笼顶木板上开前后两个洞,分别锁住双手腕和头颈。女侠的头和双手枷在笼外,既让大家将她的秀色看个够,也束缚得身怀绝技的侠女无法挣扎反抗。
除押在车上外,偶也有让女英雄在差役或士兵簇拥下自行走到刑场的,如秋瑾。
死刑犯的束缚,早期是将戴三枷,即用枷锁住颈、手、足。此后很多是用五花大绑。女犯是否裸体,视朝代,地区、气候等条件而定。有些是全身赤裸,一丝不挂。如野史中记载唐赛儿行刑时是“既而捕得之,将伏法,恬然不惧.裸而缚之,诣市临刑”。说的是将她赤身裸体,五花大绑,押赴刑场处刑。但斩刑与凌迟不同,后者必需是赤身裸体行刑;前者则裸体并不必需,因此也有些是仅剥去上衣,赤裸上身,绑赴刑场。
在北国严寒季节,即使半裸也可把女犯冻个半死,可能只能让她被上些衣服,到刑场行刑时再脱下上衣,或至少露出项肩,便于行刑。
不论行刑前是否裸体,女英雄被斩首后,常是全裸示众的。赤裸的尸体,尤其是乳房与阴部,遭人侮辱摧残,也是常发生的事。因此秋瑾临刑前要求不要将她剥去衣裤,因为她是名女人,而且监斩官对她很有好感,居然能照准,而且严格执行。
斩刑有轻重之别,轻的斩杀后即可收尸掩埋;重的则将首级悬挂示众,称为枭首。知名度高的女英雄,如纵横数省的白莲教女首领王聪儿,凌迟处死后还要她的首级在三省内巡回悬挂示众,收到威吓的效果。
押赴刑场女英雄背插的斩标
对处斩刑的女英雄,押赴刑场时一般还要插上斩标。早期时只是将她姓名和主要罪行写在手械上,称为“明梏”。后来则将写有姓名和罪行的长木牌插在背后,即斩标,或俗称亡命牌。到刑场行刑时才拔去。
西方似乎没有斩标,但对死刑犯也有其他将姓名和罪行示众的方法,如女英雄贞德押赴刑场时头戴纸质高帽,将她的姓名和一长串罪名写在帽上。此外,也有在女死刑犯胸前挂牌,上面书写姓名和罪行。这种将姓名和罪行示众的做法一直延续到现代。如德军处决苏联女英雄卓娅时就在她胸前挂牌。在我国,五花大绑和胸前挂牌一直是死刑犯游街示众的标准做法,直到最近取消了处决前的游街示众后才基本消除了胸牌。
4 条评论:
好,很专业
Nice paper
太捧了!!!
Spot on with this write-up, I honestly believe that this
website needs far more attention. I'll probably be back again to read through more, thanks for the info!
Also visit my web-site - address books for sale
发表评论